擴增空間的實現:數據與環境
怎麼樣算是擴增空間呢?我們可能會聯想到擴增實境,透過平板、手機等等裝置在螢幕將數據資料和(鏡頭拍攝)現實環境合成,並隨著相機畫面的移動,引起與客體的距離、光源變化等等因素,即時反應並更新資料的呈現。然而,這裡談的擴增空間,試圖將焦點放置在數據和環境的關係上,將攝鏡頭扁平化的現實環境畫面,加以縱深脈絡化,從公共、歷史、物理、自然和身體等等各個層面的關係考慮其座落的意義,在此基礎理解上,思考資料如何可能與「環境」結合與對話,以及數據來源的意義。
擅長應用新媒體的藝術家拉法耶‧羅札諾-漢墨 (Rafael Lozano-Hemmer) 的系列作品《關係建築》(Relational Architecture)給了我們一個指點。其中《關係建築四號》的《向量高地》(Vectorial Elevation),2000年首次於墨西哥市索卡諾廣場(Zocalo Plaza)登場,又稱憲法廣場,是世界第二大人民廣場,遠從阿茲提克時期即為社會的中心,四周環繞聯邦政府主要辦公室、天主教主教教堂及博物館等,是墨西哥城文化、政治、抗議與生活的中心地帶。
在整體意義濃郁而豐沛的場景基礎之上,拉法耶邀請了全世界的網路使用者來參與雕塑這個城市的天空,他提供了沒有任何審查機制的網頁平台(http://www.alzado.net),讓使用者在網頁上設計想要的燈光雕塑造型,並自由的留言:其中有生日願望、愛的詩句、求婚誓言、墨西哥民主解放的標語……等等,藉由擴增的數位維度,讓身處於墨西哥城的人民們,以意想不到的參與方式「體驗」自由言論。
時間來到2018年,洛杉磯的華特迪士尼音樂廳(Walt Disney Concert Hall)同樣上演了一場城市空間的幻想曲—《WDCH Dreams》,紀念以其為本部所在地的愛樂樂團的一百週年活動,由新媒體藝術家若菲‧阿納多(Refik Anadol)的團隊與Google Arts and Culture 及研究者Parag K. Mital共同製作:「《WDCH Dreams》是從技術、說故事與協作的三者角度出發的創作。」若菲如此說。
「如果建築會做夢,那會是什麼樣子?」從這樣的想法開始,團隊搜集了愛樂樂團百年來的演奏紀錄視訊、音訊、樂章等等數據檔案(將近45 TB的數據-587,763個圖像文件,1,880個視訊文件,1,483個元數據文件和17,773個音訊文件(相當於16,471個演出的40,000個小時的音頻),若菲將龐大的資料庫看待成建築的「記憶」,使用人工智慧神經網路模仿人做夢的模式,將這些記憶素材化作音樂廳的夢境,將地區性地標的建築內部過往不可見的記憶,翻轉成眾所矚目的光雕演出。
以上介紹到的《向量高地》及《WDCH Dreams》除作為探討擴增空間的例子,亦可歸於公共藝術範疇,因此,在發展過程中若只把焦點放在數位資料呈現上,在民眾之間也許只能留下短暫的記憶,而難以產生持續迴盪的影響力。無論科技發展如何新穎,媒體創作者除了投入技術,不該忘了重要的本質關注:希望帶給市民體驗背後的故事感為何?以及想為該場域創造,並留下怎麼樣的共同記憶?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lozano-hemmer.com/vectorial_elevation.php
http://manovich.net/index.php/projects/the-poetics-of-augmented-spac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o5Pmm21sCc&feature=youtu.be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alzado.net
https://refikanadol.com/works/wdch-dreams/